第一卷 第105章 富国论
推荐阅读:随军两年生三宝,说好的不孕呢?、重生2000缔造商业帝国、年代:我在东北吃穿不愁的日子、老婆失踪五年后,薄情总裁他疯了、空间之山村悠闲、近身战神、荒古武神、陛下求饶吧,太子造反成功了、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、校花别追了!高冷女同桌才是我的白月光、
伴随着汪笑明、许徽州、吴勉学、朱佑明四人被捕,四人的府邸也被锦衣卫和西厂联手翻了个干干净净。</p>
查抄出来的宝贝全部运回了京城。</p>
而朱由检看着前来复命郑晟,内心想的,是如何改变当下众人的观念。</p>
其实大明朝的税赋出问题,不是说朝廷不知道收商税,更是朝廷不敢收商税。</p>
根本的原因,而是千百年来小农经济所导致的小农思想。</p>
朝廷的百官无不是重农抑商的观念,认为朝廷要想国库充实,根本就是要着重粮税,从而忽视了商税。</p>
“郑晟,你认为,朝廷如今重商税轻农税的国策如何?”</p>
闻言,郑晟拱手一拜:</p>
“启禀陛下,微臣不敢妄议朝政!”</p>
朱由检摆了摆手:</p>
“现在是朕让你说,你直言便是!”</p>
听到这话,郑晟便吞了吞喉咙说了起来:</p>
“微臣以为,我大明朝,农者多于商者,商贾之道,乃是末流之道,朝廷今后若是重商税,则天下商事乃是朝廷头等大事,农事反而次之!商贾唯利是图,重商轻农,只怕国本不固!”</p>
听完郑晟的想法,朱由检知道,眼下新政要想推行下去,新的税制要想顺利实施,必须要改变臣民的观念。</p>
而最能影响人的思想的东西,莫过于书籍了,想到这里,苏墨的脑海中便想起了前世的一本著作。</p>
《国富论》!</p>
这本书可以完美的解释清楚重农还是重商,以及如何富国的问题。</p>
而一想到这里,朱由检便萌发了一个念头,那就是自己亲自写一本国富论,刊印下去。</p>
想到这里,朱由检随即看向一旁的郑晟:</p>
“郑晟,这汪笑明、许徽州、吴勉学、朱佑明四人,抓紧定罪,而后将这宗案子写成榜文,满城告示,然后十日之内,火速问斩!”</p>
“身为商贾不纳税,朝廷要他们做什么?”</p>
站在一旁的郑晟也是心头一惊,没有想到皇上竟然如此果决。</p>
“陛下放心,户部这边已经查实账本了,臣还在几家府上都搜到了不少的账本,现在已经给刑部拿去审了,过了今夜,明日就能定罪!”</p>
等郑晟离开,朱由检便气定神闲地坐下来,开始按照记忆里的内容,开始撰写国富论。</p>
国富论的成书时间是1766年,比现在要晚整整一百多年。</p>
而对于国富论,朱由检也只记得大致的整书框架,以及主要的核心句子。</p>
所谓的全书一比一默写是不可能的,而且也不现实,毕竟要想让现在的人接受一种思想,那就必须要用大明的思想逻辑,以及语言格式去写这本国富论。</p>
除此之外,最为重要的还要引用一些圣人之言,总之就是一句话。</p>
为了这点醋,就得包这一盘的饺子。</p>
接下来,一连几天的涂涂抹抹,朱由检总算是完成了将近一万字的《国富论》。</p>
开篇直接剖析大明朝财政崩溃的原因,问题就在藩王耗费国库,富商不缴税银,解释了国家想要富强,本质上应该怎么做,以及商业的重要性……</p>
朱由检写完这本国富论,第一时间叫来了御史李邦华。</p>
而李邦华本来还在忙着和西厂对接四大徽商的案子,毕竟案子定罪之后,就要立刻宣传,好让城内商贾引以为戒。</p>
李邦华在来的路上也是各种猜测,毕竟今日朝会朝堂之上几个安徽官员触怒了龙颜……</p>
但等来到御书房,得知皇帝叫自己来,是要看一本书的时候,李邦华也是诧异不已。</p>
在接过来朱由检手中一本线装好的纸本后,李邦华习惯性地瞅了一眼封面。</p>
“国富论?”</p>
朱由检点点头:</p>
“你先仔细看看,这是朕写的,你看完之后说一说你的看法!”</p>
李邦华看了看手里的书,又看了看面前的皇帝,不由得吞了吞喉咙。</p>
“这是陛下写的?”</p>
李邦华这还是第一次知道皇帝竟然会著书论说,这对于李邦华来说多多少少有些颠覆。</p>
“近来这税制推行的国策受阻,朕也是夜不能寐,故而著此一书,以阐其中道理!”</p>
朱由检说着,李邦华便缓缓翻开了书皮,当看到开篇是对于大明国库空虚税赋难收财政崩溃问题的分析,李邦华一下子就陷入其中。</p>
接下来足足一刻钟,李邦华直接将这书一口气看完,随后抬起头,一脸热切地看着朱由检。</p>
“陛下,之前臣还一直不明白朝廷为何要急着实行新政,但是现在,臣完全明白了!”</p>
李邦华仿佛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。</p>
“一国想要富裕,重在所谓的财资积累,商贸一旦繁荣流通起来,朝廷便能收更多的商税,即便是有天灾,朝廷也不会因为收不上来粮税而苦恼,同样的,百姓会为了买货品,更加努力地耕作……”</p>
“朝廷一旦有了钱,朝廷就能用手头对于银子经商,供养朝廷,这也是为何陛下要成立皇家商帮的原因?”</p>
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:</p>
“既然李御史能看明白,那想必朝中官员也都能够明白朕的一片苦心!”</p>
“这世上,万事万物的本质,就是钱,就是银子!”</p>
“一旦商贸不通,财货不流,百姓无钱,朝廷无钱,国必亡!”</p>
“而一旦货值流通,百姓富裕,工商同兴,到时朝廷光靠着商税就能维系朝廷运作,实在是妙极!”</p>
随后,朱由检又给李邦华详细解释了书中一些的理论。</p>
“既然你觉得这书中没什么不妥,这几日就让司礼监还有国子监赶印出来一万本!”</p>
“先让朝廷上上下下都读一遍,然后等有多余的,再拿到城中各大书坊出售。”</p>
“此事关乎新政推行,关乎朝廷国策,万不可掉以轻心!”</p>
李邦华点点头,随后将手中的书收好。</p>
“臣现在就去和司礼监说说,明日再去国子监,印一万本三日足矣,就是这银子……”</p>
朱由检看向一旁的王承恩:</p>
“王承恩,给李御史支十万两的银子的印书!”</p>
“除了印书,这国富论要安排一些人上街,在街头给百姓们宣讲,要让民间都明白,朝廷为何要推行新政,要让百姓们都知道,只有新政才能让大明国富民强!”</p>
查抄出来的宝贝全部运回了京城。</p>
而朱由检看着前来复命郑晟,内心想的,是如何改变当下众人的观念。</p>
其实大明朝的税赋出问题,不是说朝廷不知道收商税,更是朝廷不敢收商税。</p>
根本的原因,而是千百年来小农经济所导致的小农思想。</p>
朝廷的百官无不是重农抑商的观念,认为朝廷要想国库充实,根本就是要着重粮税,从而忽视了商税。</p>
“郑晟,你认为,朝廷如今重商税轻农税的国策如何?”</p>
闻言,郑晟拱手一拜:</p>
“启禀陛下,微臣不敢妄议朝政!”</p>
朱由检摆了摆手:</p>
“现在是朕让你说,你直言便是!”</p>
听到这话,郑晟便吞了吞喉咙说了起来:</p>
“微臣以为,我大明朝,农者多于商者,商贾之道,乃是末流之道,朝廷今后若是重商税,则天下商事乃是朝廷头等大事,农事反而次之!商贾唯利是图,重商轻农,只怕国本不固!”</p>
听完郑晟的想法,朱由检知道,眼下新政要想推行下去,新的税制要想顺利实施,必须要改变臣民的观念。</p>
而最能影响人的思想的东西,莫过于书籍了,想到这里,苏墨的脑海中便想起了前世的一本著作。</p>
《国富论》!</p>
这本书可以完美的解释清楚重农还是重商,以及如何富国的问题。</p>
而一想到这里,朱由检便萌发了一个念头,那就是自己亲自写一本国富论,刊印下去。</p>
想到这里,朱由检随即看向一旁的郑晟:</p>
“郑晟,这汪笑明、许徽州、吴勉学、朱佑明四人,抓紧定罪,而后将这宗案子写成榜文,满城告示,然后十日之内,火速问斩!”</p>
“身为商贾不纳税,朝廷要他们做什么?”</p>
站在一旁的郑晟也是心头一惊,没有想到皇上竟然如此果决。</p>
“陛下放心,户部这边已经查实账本了,臣还在几家府上都搜到了不少的账本,现在已经给刑部拿去审了,过了今夜,明日就能定罪!”</p>
等郑晟离开,朱由检便气定神闲地坐下来,开始按照记忆里的内容,开始撰写国富论。</p>
国富论的成书时间是1766年,比现在要晚整整一百多年。</p>
而对于国富论,朱由检也只记得大致的整书框架,以及主要的核心句子。</p>
所谓的全书一比一默写是不可能的,而且也不现实,毕竟要想让现在的人接受一种思想,那就必须要用大明的思想逻辑,以及语言格式去写这本国富论。</p>
除此之外,最为重要的还要引用一些圣人之言,总之就是一句话。</p>
为了这点醋,就得包这一盘的饺子。</p>
接下来,一连几天的涂涂抹抹,朱由检总算是完成了将近一万字的《国富论》。</p>
开篇直接剖析大明朝财政崩溃的原因,问题就在藩王耗费国库,富商不缴税银,解释了国家想要富强,本质上应该怎么做,以及商业的重要性……</p>
朱由检写完这本国富论,第一时间叫来了御史李邦华。</p>
而李邦华本来还在忙着和西厂对接四大徽商的案子,毕竟案子定罪之后,就要立刻宣传,好让城内商贾引以为戒。</p>
李邦华在来的路上也是各种猜测,毕竟今日朝会朝堂之上几个安徽官员触怒了龙颜……</p>
但等来到御书房,得知皇帝叫自己来,是要看一本书的时候,李邦华也是诧异不已。</p>
在接过来朱由检手中一本线装好的纸本后,李邦华习惯性地瞅了一眼封面。</p>
“国富论?”</p>
朱由检点点头:</p>
“你先仔细看看,这是朕写的,你看完之后说一说你的看法!”</p>
李邦华看了看手里的书,又看了看面前的皇帝,不由得吞了吞喉咙。</p>
“这是陛下写的?”</p>
李邦华这还是第一次知道皇帝竟然会著书论说,这对于李邦华来说多多少少有些颠覆。</p>
“近来这税制推行的国策受阻,朕也是夜不能寐,故而著此一书,以阐其中道理!”</p>
朱由检说着,李邦华便缓缓翻开了书皮,当看到开篇是对于大明国库空虚税赋难收财政崩溃问题的分析,李邦华一下子就陷入其中。</p>
接下来足足一刻钟,李邦华直接将这书一口气看完,随后抬起头,一脸热切地看着朱由检。</p>
“陛下,之前臣还一直不明白朝廷为何要急着实行新政,但是现在,臣完全明白了!”</p>
李邦华仿佛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。</p>
“一国想要富裕,重在所谓的财资积累,商贸一旦繁荣流通起来,朝廷便能收更多的商税,即便是有天灾,朝廷也不会因为收不上来粮税而苦恼,同样的,百姓会为了买货品,更加努力地耕作……”</p>
“朝廷一旦有了钱,朝廷就能用手头对于银子经商,供养朝廷,这也是为何陛下要成立皇家商帮的原因?”</p>
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:</p>
“既然李御史能看明白,那想必朝中官员也都能够明白朕的一片苦心!”</p>
“这世上,万事万物的本质,就是钱,就是银子!”</p>
“一旦商贸不通,财货不流,百姓无钱,朝廷无钱,国必亡!”</p>
“而一旦货值流通,百姓富裕,工商同兴,到时朝廷光靠着商税就能维系朝廷运作,实在是妙极!”</p>
随后,朱由检又给李邦华详细解释了书中一些的理论。</p>
“既然你觉得这书中没什么不妥,这几日就让司礼监还有国子监赶印出来一万本!”</p>
“先让朝廷上上下下都读一遍,然后等有多余的,再拿到城中各大书坊出售。”</p>
“此事关乎新政推行,关乎朝廷国策,万不可掉以轻心!”</p>
李邦华点点头,随后将手中的书收好。</p>
“臣现在就去和司礼监说说,明日再去国子监,印一万本三日足矣,就是这银子……”</p>
朱由检看向一旁的王承恩:</p>
“王承恩,给李御史支十万两的银子的印书!”</p>
“除了印书,这国富论要安排一些人上街,在街头给百姓们宣讲,要让民间都明白,朝廷为何要推行新政,要让百姓们都知道,只有新政才能让大明国富民强!”</p>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yhxsk.com/xs/9/9617/2571705.html,手机用户请浏览:m.yhxsk.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