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5 杨彪忠愤观后效
推荐阅读:都市风云乔梁、小青梅、秘密、三国之最风流、校花的贴身高手、重生之都市仙尊、枯木逢春、古暖暖江尘御、宠嫁、叶辰夏若雪、
汉家朝会有大朝会、内朝、常朝、朔望朝等,其中大朝会是每年岁首举行的朝会,规格最高,内朝是天子与内朝官商议国事所举行的会议,朔望朝顾名思义,就是在朔日或望日,也就是每月的初一或者十五举行的朝会,这几种朝会制度之中,常朝是最主要的朝会形式。
前汉宣帝时,定下了每五日一朝,沿用至今。
而下虽然身在董承营中,然而汉室的体面和规制不能废,依然是每五日一朝,但次日并非是常朝之日。刘协於是乃在次日上午,把杨彪等公卿大臣召到了议事帐中,告诉了他们自己昨晚想了一夜,最终做出的决定,他说道:“朕意已定,将许孙策上表之所请,移驾颍川。”
此话一出,帐中诸人神色各异,或喜或惊。
却有一人,应声说道:“老臣请陛下再思!”
诸人看去,说话之人是杨彪。
刘协尚未答话,又一人突然说道:“圣上暂时移驾颍川,此事杨公一再反对,可是又说不出什么反对的缘由来。陛下,这真是叫臣不知其所意了。”
众人再看,这说话之人乃是皇甫郦。
之前杨彪反对刘协移驾颍川,说的都是些冠冕堂皇的理由。
如易都改制,天下大事,不可轻易而为,否则就会惊动百姓云云,还举出从洛阳被迫迁都到长安的这个例子,说他当时也是反对,担心若因避关东诸侯而迁都的话,却很可能反会使天下糜沸,董卓不听,结果迁都以后,果然时局更乱,因而若再次从长安迁都,只怕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,等等此类,并没有举出反对迁都的具体理由。
现被皇甫郦这么一击,感觉到刘协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,杨彪不得不道出他反对的真实原因了。他说道:“陛下,若移驾颍川,恐自兹以后,朝廷将为人所致。”
皇甫郦说道:“敢问杨公,朝廷将会为何人所致?可是卫将军、豫州刺史孙策么?”
司空赵温抚须说道:“杨公若是因有此忧,以温之见,大可不必。孙策年轻无望,陛下纵使移驾到了颍川,朝廷又焉会受其所致?”
杨彪不畏董卓、李傕、郭汜,他当然也不会畏惧荀贞,此前他一直闪含糊其辞,是不想令彼此闹僵,现下话既然挑明,他也就不再遮遮掩掩,索性直言,说道:“孙策固然年轻无望,然其与荀贞却是师生也。”
皇甫郦意味悠长地一笑,说道:“原来杨公所担忧者并非孙策,而是荀镇东。”
韩融笑语说道:“杨公怕是真的多虑了。荀贞乃是故司空荀爽之族子也,其族世代清名,前番讨董,此次勤王,荀贞皆奋不顾身,为天下之先,其对汉室之忠由此可见也。”
刘协点了点头,与杨彪说道:“杨公,赵公、韩公所言,朕以为皆有道理。”
杨彪说道:“陛下,董卓他难道天生就是一个奸贼么?他早年不亦是恭谨地遵从上官之令,恭敬地遵受朝廷之旨,可为何后来却祸乱长安,欺凌朝廷?陛下,臣年老迈,所历所见之事多矣,无它缘故,唯是因‘取金之时不见人,徒见金’耳。荀贞其族虽有清名,故司空荀爽虽为清正之臣,荀贞旧亦确然曾讨董有功,然其后来无诏令擅攻陶谦,又越州界,先侵兖州,复犯青州,孔融海内之大儒也,为其所害,观其前后行径,何似於董卓!其果忠臣乎!”
“取金之时不见人,徒见金”,这是个典故,出自《列子》,讲的是“昔齐人有欲金者,清旦衣冠而之市,适鬻金者之所,因攫其金而去。吏捕得之,问曰:‘人皆在焉,子攫人之金何?’对曰:‘取金之时,不见人,徒见金。’”简言之,意即利欲熏心。
赵温迟疑说道:“可是一则未央宫城已被烧毁,二来长安百姓如今凋零,难以负担王室、百官和诸军的日常所需,确实是不宜再做都城了啊。”
杨彪说道:“未央宫虽然被毁,然长乐等宫尚大致完好,加以清扫,稍加修缮,圣上即可居之;至於民户凋零,那是因为去年大旱,以及李傕、郭汜诸贼残害百姓之故,现今大旱已经过去,李傕、郭汜二贼又一死,一逃窜入南阳,只要圣上宣扬仁德,那么百姓自然就会从远方前来聚居,人口也就会变多起来。公之此二难,俱不难解也。”
韩融说道:“现下三辅诸地,多有拥兵以自雄者,西更有韩遂、马腾之流,皆与李傕、郭汜一丘之貉也,圣上若仍留长安,则彼辈如来犯驾,如何应对?”
杨彪答道:“应对之策有二。”
韩融说道:“敢闻其详。”
杨彪答道:“荆州刺史刘表、益州牧刘璋,宗室也;太原太守曹操、河东太守王邑,方因勤王之功而得授朝廷封任,陛下可分别下诏与之,令他们各选精兵一部前来长安,共同拱卫京师,此策之一也,可暂安眼前。从百姓中抽检良家子,充实禁军各营,此策之二也,可图长远。二策并行,公之此难,不就解决了么?”
有一问,杨彪就有一答,每一回答都能把别人提出的问题给解决掉,好像难不倒他。
皇甫郦遂开口问道:“即便如公所言,宫室可修、百姓可聚、卫戍之兵可招可练,然而此回李傕、郭汜祸乱朝廷,袁术、袁绍兄弟均坐拥兵马而不救驾,一如此前讨董之时,其兄弟二人不臣之心,昭然若揭,圣上若移驾颍川,如孙策表中所言,南可讨袁术、北可控袁绍,可若不迁都而仍在长安的话,郦敢问杨公,袁术、袁绍如何讨之?如何控之?莫非杨公是想让圣上只作此关中之天子么?”
杨彪昂然说道:“朝廷既安、兵马既足,袁术、袁绍兄弟若当真怀不测之志,然后檄天下义师共讨可也。”
从理论上来讲,杨彪所谓的这个“檄天下义师共讨可也”是没有问题的,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,“天下义师”,指的显然就是各地的诸侯,但这些诸侯们,现而今没有一个真正地忠心於汉室,没有一个愿意为汉室做马前驱,为汉室讨伐不臣,所以说,杨彪的这个计划只能是纸上谈兵,落不到实处。
帐中诸人,包括刘协对此一点都是心知肚明。
但些话明白可以,不能讲出,一旦讲出来,比如没有一个诸侯对汉室是真正忠心的,那么大汉的威望将会坠落到何等程度?是故众人也就没有直接的反驳杨彪此话。
韩融年近七旬,年龄大了,精力不足,不想再与杨彪争论,便与他说了一句:“杨公,你多虑了。”随之,与刘协说道,“陛下,杨公之言有失偏颇。陛下决定接受孙策请陛下移驾颍川的建议,臣以为,此乃当前可采之上策也,也将对朝局、将对收拾海内局势大为有利。”
被刘协召来的这些朝臣,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,大部分赞同,反对者仅是少数,有一人动了动嘴唇,想要帮杨彪说话,可见到这种形势,末了还是将话咽下,此人乃是丁冲。
杨彪既是失望,又是愤慨,他说道:“公等若是不从我言,且待后效!”伏拜在地,对刘协说道,“陛下!臣所进者,忠言也,乞陛下再思之!不然,恐悔之莫及也!”
刘协为难地不知该说什么好。
钟繇不动声色,下去把杨彪扶起,说道:“杨公请还班位。陛下心意已定,公无须再谏。”
就着钟繇的话风,刘协急忙说道:“公等既多赞成朕移驾颍川,这件事就便定下!等到后日常朝的时候,朕即下诏。”
会议散了,杨彪是怀着何等的心情离开的,不需多言;趁刘协用午膳的空,钟繇出董承营,赶赴荀贞营的路上,他的心情则是大悦。
尽管这几年来,身为刘协身边的近臣,名义上甚是权重,可从他入朝以来,朝廷先是被董卓、后是被李傕等把持,他的这份权力,实际上又能有多大?他早就想要改变这个局面。在刘协身边坚持了三四年之久,总算拨云见月,等到了局面改变之日!现下迁都颍川已成定局,那么等到朝廷迁到颍川以后,他作为荀贞的同乡,又在此事中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,可以想见,不仅他将拥有的不再只是名义上的权力,并且将会有更大的权力在等着他。
一条新贵之路,已经为他打开。
这不但是他个人的飞黄腾达,也是他家族的再上一层。
如那杨彪之族,杨彪祖上杨喜,正是斩杀项羽之人,从杨喜到杨彪,其族可以说是与大汉共休戚,到现在为止,近四百年间,累世簪缨,入到本朝,更是一跃为海内头等的望族,这样兴旺的家族,难道就只有杨彪其族才可成为么?钟繇也想使他的家族一样!过往固不可比,但以后呢?总可以比的!
饶以钟繇素来的稳重,坐在车中的他,也不禁嘴角露出笑容。
……
到至荀贞营,见到荀贞,钟繇把刘协已然作出迁都颍川之决定此事告诉了荀贞。
“圣上终於做出迁都颍川的决定了?此事得成,卿乃是头功!”
“公下一步是何打算?”
录尚书事的职位已得,刘协也同意了移驾颍川,此次勤王的两个目的俱皆达成,诚然大功告成,“奉天子以讨不臣”的光明前景已在前边向他招手,荀贞也很高兴,笑道:“圣上既已决定,那我就在后日的常朝上正式上表,再次提出此请,待圣上允可下诏,就可以着手移驾了。”
两人正在说话,值勤宿卫的於禁进来禀报:“明公,刘备求见。”
“玄德来了?请他进来。”
刘备入到帐中,行礼罢了,荀贞笑道:“玄德,你来的正是时候。给你说个好消息,圣上已然同意迁都颍川,你现在还领着颍川太守,便先回去颍川,为迎驾做些准备。”
话入刘备耳中,刘备顿生失望。
www.bq46.cc。m.bq46.cc
前汉宣帝时,定下了每五日一朝,沿用至今。
而下虽然身在董承营中,然而汉室的体面和规制不能废,依然是每五日一朝,但次日并非是常朝之日。刘协於是乃在次日上午,把杨彪等公卿大臣召到了议事帐中,告诉了他们自己昨晚想了一夜,最终做出的决定,他说道:“朕意已定,将许孙策上表之所请,移驾颍川。”
此话一出,帐中诸人神色各异,或喜或惊。
却有一人,应声说道:“老臣请陛下再思!”
诸人看去,说话之人是杨彪。
刘协尚未答话,又一人突然说道:“圣上暂时移驾颍川,此事杨公一再反对,可是又说不出什么反对的缘由来。陛下,这真是叫臣不知其所意了。”
众人再看,这说话之人乃是皇甫郦。
之前杨彪反对刘协移驾颍川,说的都是些冠冕堂皇的理由。
如易都改制,天下大事,不可轻易而为,否则就会惊动百姓云云,还举出从洛阳被迫迁都到长安的这个例子,说他当时也是反对,担心若因避关东诸侯而迁都的话,却很可能反会使天下糜沸,董卓不听,结果迁都以后,果然时局更乱,因而若再次从长安迁都,只怕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,等等此类,并没有举出反对迁都的具体理由。
现被皇甫郦这么一击,感觉到刘协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,杨彪不得不道出他反对的真实原因了。他说道:“陛下,若移驾颍川,恐自兹以后,朝廷将为人所致。”
皇甫郦说道:“敢问杨公,朝廷将会为何人所致?可是卫将军、豫州刺史孙策么?”
司空赵温抚须说道:“杨公若是因有此忧,以温之见,大可不必。孙策年轻无望,陛下纵使移驾到了颍川,朝廷又焉会受其所致?”
杨彪不畏董卓、李傕、郭汜,他当然也不会畏惧荀贞,此前他一直闪含糊其辞,是不想令彼此闹僵,现下话既然挑明,他也就不再遮遮掩掩,索性直言,说道:“孙策固然年轻无望,然其与荀贞却是师生也。”
皇甫郦意味悠长地一笑,说道:“原来杨公所担忧者并非孙策,而是荀镇东。”
韩融笑语说道:“杨公怕是真的多虑了。荀贞乃是故司空荀爽之族子也,其族世代清名,前番讨董,此次勤王,荀贞皆奋不顾身,为天下之先,其对汉室之忠由此可见也。”
刘协点了点头,与杨彪说道:“杨公,赵公、韩公所言,朕以为皆有道理。”
杨彪说道:“陛下,董卓他难道天生就是一个奸贼么?他早年不亦是恭谨地遵从上官之令,恭敬地遵受朝廷之旨,可为何后来却祸乱长安,欺凌朝廷?陛下,臣年老迈,所历所见之事多矣,无它缘故,唯是因‘取金之时不见人,徒见金’耳。荀贞其族虽有清名,故司空荀爽虽为清正之臣,荀贞旧亦确然曾讨董有功,然其后来无诏令擅攻陶谦,又越州界,先侵兖州,复犯青州,孔融海内之大儒也,为其所害,观其前后行径,何似於董卓!其果忠臣乎!”
“取金之时不见人,徒见金”,这是个典故,出自《列子》,讲的是“昔齐人有欲金者,清旦衣冠而之市,适鬻金者之所,因攫其金而去。吏捕得之,问曰:‘人皆在焉,子攫人之金何?’对曰:‘取金之时,不见人,徒见金。’”简言之,意即利欲熏心。
赵温迟疑说道:“可是一则未央宫城已被烧毁,二来长安百姓如今凋零,难以负担王室、百官和诸军的日常所需,确实是不宜再做都城了啊。”
杨彪说道:“未央宫虽然被毁,然长乐等宫尚大致完好,加以清扫,稍加修缮,圣上即可居之;至於民户凋零,那是因为去年大旱,以及李傕、郭汜诸贼残害百姓之故,现今大旱已经过去,李傕、郭汜二贼又一死,一逃窜入南阳,只要圣上宣扬仁德,那么百姓自然就会从远方前来聚居,人口也就会变多起来。公之此二难,俱不难解也。”
韩融说道:“现下三辅诸地,多有拥兵以自雄者,西更有韩遂、马腾之流,皆与李傕、郭汜一丘之貉也,圣上若仍留长安,则彼辈如来犯驾,如何应对?”
杨彪答道:“应对之策有二。”
韩融说道:“敢闻其详。”
杨彪答道:“荆州刺史刘表、益州牧刘璋,宗室也;太原太守曹操、河东太守王邑,方因勤王之功而得授朝廷封任,陛下可分别下诏与之,令他们各选精兵一部前来长安,共同拱卫京师,此策之一也,可暂安眼前。从百姓中抽检良家子,充实禁军各营,此策之二也,可图长远。二策并行,公之此难,不就解决了么?”
有一问,杨彪就有一答,每一回答都能把别人提出的问题给解决掉,好像难不倒他。
皇甫郦遂开口问道:“即便如公所言,宫室可修、百姓可聚、卫戍之兵可招可练,然而此回李傕、郭汜祸乱朝廷,袁术、袁绍兄弟均坐拥兵马而不救驾,一如此前讨董之时,其兄弟二人不臣之心,昭然若揭,圣上若移驾颍川,如孙策表中所言,南可讨袁术、北可控袁绍,可若不迁都而仍在长安的话,郦敢问杨公,袁术、袁绍如何讨之?如何控之?莫非杨公是想让圣上只作此关中之天子么?”
杨彪昂然说道:“朝廷既安、兵马既足,袁术、袁绍兄弟若当真怀不测之志,然后檄天下义师共讨可也。”
从理论上来讲,杨彪所谓的这个“檄天下义师共讨可也”是没有问题的,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,“天下义师”,指的显然就是各地的诸侯,但这些诸侯们,现而今没有一个真正地忠心於汉室,没有一个愿意为汉室做马前驱,为汉室讨伐不臣,所以说,杨彪的这个计划只能是纸上谈兵,落不到实处。
帐中诸人,包括刘协对此一点都是心知肚明。
但些话明白可以,不能讲出,一旦讲出来,比如没有一个诸侯对汉室是真正忠心的,那么大汉的威望将会坠落到何等程度?是故众人也就没有直接的反驳杨彪此话。
韩融年近七旬,年龄大了,精力不足,不想再与杨彪争论,便与他说了一句:“杨公,你多虑了。”随之,与刘协说道,“陛下,杨公之言有失偏颇。陛下决定接受孙策请陛下移驾颍川的建议,臣以为,此乃当前可采之上策也,也将对朝局、将对收拾海内局势大为有利。”
被刘协召来的这些朝臣,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,大部分赞同,反对者仅是少数,有一人动了动嘴唇,想要帮杨彪说话,可见到这种形势,末了还是将话咽下,此人乃是丁冲。
杨彪既是失望,又是愤慨,他说道:“公等若是不从我言,且待后效!”伏拜在地,对刘协说道,“陛下!臣所进者,忠言也,乞陛下再思之!不然,恐悔之莫及也!”
刘协为难地不知该说什么好。
钟繇不动声色,下去把杨彪扶起,说道:“杨公请还班位。陛下心意已定,公无须再谏。”
就着钟繇的话风,刘协急忙说道:“公等既多赞成朕移驾颍川,这件事就便定下!等到后日常朝的时候,朕即下诏。”
会议散了,杨彪是怀着何等的心情离开的,不需多言;趁刘协用午膳的空,钟繇出董承营,赶赴荀贞营的路上,他的心情则是大悦。
尽管这几年来,身为刘协身边的近臣,名义上甚是权重,可从他入朝以来,朝廷先是被董卓、后是被李傕等把持,他的这份权力,实际上又能有多大?他早就想要改变这个局面。在刘协身边坚持了三四年之久,总算拨云见月,等到了局面改变之日!现下迁都颍川已成定局,那么等到朝廷迁到颍川以后,他作为荀贞的同乡,又在此事中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,可以想见,不仅他将拥有的不再只是名义上的权力,并且将会有更大的权力在等着他。
一条新贵之路,已经为他打开。
这不但是他个人的飞黄腾达,也是他家族的再上一层。
如那杨彪之族,杨彪祖上杨喜,正是斩杀项羽之人,从杨喜到杨彪,其族可以说是与大汉共休戚,到现在为止,近四百年间,累世簪缨,入到本朝,更是一跃为海内头等的望族,这样兴旺的家族,难道就只有杨彪其族才可成为么?钟繇也想使他的家族一样!过往固不可比,但以后呢?总可以比的!
饶以钟繇素来的稳重,坐在车中的他,也不禁嘴角露出笑容。
……
到至荀贞营,见到荀贞,钟繇把刘协已然作出迁都颍川之决定此事告诉了荀贞。
“圣上终於做出迁都颍川的决定了?此事得成,卿乃是头功!”
“公下一步是何打算?”
录尚书事的职位已得,刘协也同意了移驾颍川,此次勤王的两个目的俱皆达成,诚然大功告成,“奉天子以讨不臣”的光明前景已在前边向他招手,荀贞也很高兴,笑道:“圣上既已决定,那我就在后日的常朝上正式上表,再次提出此请,待圣上允可下诏,就可以着手移驾了。”
两人正在说话,值勤宿卫的於禁进来禀报:“明公,刘备求见。”
“玄德来了?请他进来。”
刘备入到帐中,行礼罢了,荀贞笑道:“玄德,你来的正是时候。给你说个好消息,圣上已然同意迁都颍川,你现在还领着颍川太守,便先回去颍川,为迎驾做些准备。”
话入刘备耳中,刘备顿生失望。
www.bq46.cc。m.bq46.cc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yhxsk.com/xs/14/14482/5120617.html,手机用户请浏览:m.yhxsk.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