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 子长忿仇求为应
推荐阅读:都市风云乔梁、小青梅、秘密、三国之最风流、校花的贴身高手、重生之都市仙尊、枯木逢春、古暖暖江尘御、宠嫁、叶辰夏若雪、
刘备回到营中,安排了一下军务,为防鲁国黄巾闻讯来袭,令与鲁国交界的沿边驻兵加强戒备,又打发走了来询问情况的合乡县县丞,把孙康及其部曲安顿下来,之后,叫属吏备下财货,令亲信长史殷纯明天带着财货,亲自把刘琰的尸体送去蕃县,交给他的亲属,代表自己致以深痛的哀伤,又亲写书一封,纸上沾染了血迹,也不擦去,使殷纯一并拿去给刘琰亲属。
军中的医士早就等待多时,给刘备、士仁、陈式等敷药裹创。刘备带去昌豨营中的十余从者泰半战死,余下的只有寥寥三四人。刘备让医士先给他们疗伤。
帐外天色已亮,掾属栈潜等陪从左右。
刘备脱去衣服,自顾身创,不仅伤口疼,他只觉腰也是酸的,背也是痛的,胳膊也是肿胀,知道这是因为大半年来未曾上过战场,以致身体的素质不如以前之故。他叹息说道:“昔年我从讨黄巾,战事紧时,连日夜不歇,亦未如今日,稍作格斗,便颇觉体疲。”
栈潜趁机谏言,说道:“将军於军中,固是讲武练兵不辍,然潜闻之,‘玩物丧志’。将军帐中,玉美人琳琅满目,积至百余,把玩虽雅,久之,难免消磨志气。去夜之变乱,险则险矣,而将军如能因此而追思往昔,重立宏志,未尝不为幸也。”
刘备起席揖谢,说道:“君言甚是,吾当从之。”当即下令,命把自己帐中的玉美人全部搬走。
栈潜是任城人,单家子弟,刘备驻入合乡后,有意立功兖州,屯驻东平的江鹄性格急躁,和刘备不是一路人,驻兵任城的陈褒谨密有思,待人以和,却是与刘备小有交情,因是,刘备与陈褒时有书信往来,打探兖州军政之余,亦有问及任城才俊,刘备由此而得知了栈潜之名,特地遣人去到任城,把他请到军中,相见叙谈,发现栈潜虽年轻,见识不俗,便辟为掾属。
医士给士仁、陈式等治完,来给刘备医伤。
刘备闭目忍痛。
因了栈潜的话,他的思绪不由荡开,追昔抚今,展望未来,等到伤口上完药,都被裹好,他睁开眼,按住席前的案几,立起身,按剑顾帐中诸人,说道:“陈校尉、刘威硕因我而死,此仇我要亲为之报!今日我便上书君侯,请求从荀、臧二将军共击泰山,必擒杀应仲远!”
栈潜等皆下拜。
士仁、陈式,陪侍席上的卓膺等军吏与刘备同仇敌忾,俱道:“愿为将军杀贼!”
於是,刘备写请战书一封,遣人快马去郯县,面呈荀贞。
郯县,州府。
徐卓的军报在前,荀敞的急报接踵,公孙犊和刘备的请战书在后,相继被送至。
州、幕二府的臣吏们议论纷纷,各有“该如何解决此事”的意见呈奉荀贞。
张昭等人以为:昌豨反叛,虽事败身死,可昌豨、孙观、吴敦、臧霸、孙康等一干泰山将校同气连枝,孙观、臧霸诸人必然会因此自疑,而一旦他们自疑,军心就会乱,一乱,仗就没法打了,当此之时,宜先放下进攻泰山的军事行动,至少把臧霸等人调回,换别的部队上去。
荀攸、戏志才等不同意张昭等人的意见。
荀攸对荀贞说道:“颜临,藏将军之乡里故交也,而藏将军斩之,可见其忠。昔时,昌豨确是属从藏将军,但自降从明公,豨与藏将军已同为明公臣矣!昌豨叛乱,与藏将军何干?况者,豨贼与藏将军虽为郡里人,论亲,何如臧艾?明公若遣臧艾从军,必可使藏将军效死力!”
臧艾作为阴平丞,有治民之任,故此臧霸出征,他没有从军。
荀攸这话的意思是:臧霸杀颜临的表现已经表明了他的忠心,如果真的还担心臧霸会因为昌豨叛乱而自疑,那么可以把臧艾送去他的军中,如此一来,臧霸就能了解到荀贞对他的放心,他也就自然不会再自疑,甚而反会因此感激,更愿为荀贞效死了。
戏志才赞同荀攸的意见,他深入地分析道:“昌霸者,匹夫耳,恃勇无智,何及藏宣高?泰山兵原多山贼,宣高总统领之,可见其能。方今青州黄巾横行,兖州诸郡离心,明公与孙豫州盟约为好,视江北中原,谁人能与明公争雄?宣高,人杰,焉不识此?是以,他先遣子入幕府为质,又遣吏为明公募泰山精勇,於前时复斩颜临,一切所为者,不过是在表忠心於明公罢了。今昌豨虽叛,但只要明公能如令他独领军为荀将军副,使掌方面大任一样,继续示其以信,吾料宣高必不会反。再则,纵反,他又能反投何人?应仲远么?此待亡之囚耳!”
“山贼”者,泰山郡多山,海内大乱,民不聊生,为避战乱,也是为避苛捐杂税,很多的民户背井离乡,逃入山中,不服郡县管辖,推豪强为帅,聚众自保,臧霸等的部曲中,这样的“山贼”占了很大的成分,能够使这些对抗官府的“山贼”俱服,可见臧霸之能确是不低。
因此,戏志才对他很是高看,认为他是“人杰”。
荀贞问张昭等:“君等以为志才、公达所言何如?”
张昭等被荀攸、戏志才说服,都表示同意,改变了原来的想法。
荀贞遂令道:“檄臧艾兼行军司马,即日赴抚军营,从军击敌。”比荀攸的提议更进一步,他又令道,“檄调孟涂带本部,亦入抚军营,从击泰山。”
臧霸的军职官号是“抚军中郎将”,荀贞因称他“抚军”。
“孟涂”是荀濮的字,荀濮是荀贞的族子,和荀敞一样,他也是於中平元年时起就从荀贞征战的,时诸荀从荀贞者,荀濮年岁最小,才十七岁,荀贞尤爱之,常带以左右,欲以文任,而荀濮好兵事,遂教以兵法,三年,荀濮冠后,荀贞又让他从许仲,参军事,又四年后,使其将兵,初平元年,以曲军侯从荀贞讨董,属赵云,今年荀贞攻徐,他以军功迁至中垒都尉,位在荀敞等诸荀中为最高,於今从属赵云在襄贲屯驻,部五百精甲,皆颍川壮士,勇名军中。
荀贞使诸荀子弟与徐州士人联姻,荀敞娶的是张昭次女,荀濮娶的是张纮之女。荀敞作为荀濮的族父,是今年结的婚,而荀濮早在去年已经成亲,由是可见荀贞对荀濮的喜爱。荀濮今年二十六岁,荀贞认为以他的人物、能识,假以时年,可以成为辛瑷第二。
荀贞对荀濮如此喜爱,这般看重,却檄调他暂改从臧霸,入臧霸营中,这个举动比遣藏艾去臧霸营里更能显示他对臧霸的信任。
果如荀攸所料,在看到藏艾被荀贞送来营中,特别是在看到荀濮领兵前来听命后,臧霸不但自疑不安尽释,而且感激非常,私下里对亲近吏慨叹:“明公能使人效死!”尽心兵事,殚精竭虑,倾力攻泰山郡,至亲驰突敌阵,伤而不退。这是后话,且不必多提。
只说当下,议定了该怎么对待臧霸后,张昭等又问该怎么对待孙观、孙康等,有人建议荀贞不如给孙观等去封书信,以化解他们可能会存在的不安。
荀贞说道:“抚军既安,二孙、吴、尹诸校尉自亦随之安。越是乱时,越应该镇之以静,无需写书与之。”心道,“我给仲仁去封信,叫他妥善安抚孙观、吴敦即可。”
张昭等想了想,觉得荀贞说得对,便不复再言此事。
张昭说道:“陈校尉战死,昌豨受诛,此二部兵现无主,明将军宜早择良将,使统带之。荀参军夺孙校尉虎符,观公孙犊口供,孙校尉没有上报公孙犊劝降之事,其人、其部该如何处理,明将军亦应早做决定。以安合乡诸部军心。”
荀贞心道:“伯平临乱坐镇,调度得当,能独领一军矣。伯坦部的底子是广陵精卒,战力不俗,其部曲之兵员数又非太多,只千余人,正可使伯平试将之。”由荀敞想到了刘备,又心道,“玄德为主将,夜离营,赴昌豨宴,以致生变,虽然斩了昌豨,但是昌豨的叛乱说到底是因他监管不力,功不抵过,按律应该严惩,只是我向来待他厚,又素以恩义结臣属故交,今如骤然严处,前后不一,恐诸将会以为我苛薄,我该如何处置他?”踌躇不决。
荀贞踌躇不定,张昭等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,荀攸、戏志才却猜出了几分。
荀攸、戏志才与荀贞俱是早就相识,荀攸更是和荀贞一起从小长大的,两人对荀贞都是非常了解,如果说,荀贞对刘备的忌惮,在最初时,荀攸、戏志才没有发现,随着时间的流逝,他两人从荀贞对待刘备的各种举止、安排上面,慢慢地已然都察觉到了荀贞暗含的心思。
他两人倒没有因此而腹诽荀贞。
刘备是个人杰,与刘备接触得久了,荀攸、戏志才两人是何等的眼力?事实上,也早已看出了刘备实有“枭雄之资”,轻财货、屈己下士、标榜仁义、求才若渴、能收揽人心,荀攸、戏志才从早年至今,所见之海内英雄多矣,而能够在得人心方面和刘备做到同一程度的,两人皆以为,只有荀贞、袁绍数人矣,换言之,刘备在这方面已几可与荀贞、袁绍等比肩了。
刘备所欠缺者,只是家资。他如有袁绍、荀贞的家声族望,现在恐怕亦早已是一方强雄。
能得人心是其一。
此外,虽是数年不得荀贞实际上的重用,刘备却壮志不灭,一再上书请战,纵被荀贞一再婉拒,亦然折而不挠,既无怨言,又毫不气馁,这份坚毅深沉的心智,说实话,更是令人可怕。
人杰也好、豪雄也好,最可怕的不是他的能力,而是他的心。能力显露在外,心则暗藏内中,一个人,如果是城府太过深沉,使别人不能看破其心,那么别人就不能了解其欲,不能了解其欲,也就无法知道其志,而如果无法知道其志,任是谁,都会觉得此人可惧。
人与人间的交往尚且如此,况乎人主与臣属?
有臣如此,怕是任一个人主都不敢对之加以放心大胆地重用的。
所以说,刘备深沉坚毅的心智,比他的能力更加地使人觉得可怕。
兼之,关羽、张飞,皆万人敌,而俱刘备故人,虽说关、张,包括简雍现皆被调离刘备身边,已是各有职任,但闻此三人与刘备常有书信,刘备并常送些虽不贵重、然却足可表示情深的馈赠给此三人,一旦让刘备领方面重任,关、张、简雍会不会求归还其部,还真是说不好。简雍倒则罢了,有些口才,没甚军谋,不足为虑,关、张虎将,却是足可能为猛鸷爪牙的。
是以,对荀贞不任刘备以重任的做法,荀攸、戏志才虽没有明着跟荀贞说过,内心中却都是赞同的。这时见荀贞沉吟,联系到张昭的建言,两人都猜出荀贞或是在斟酌该怎么处置刘备。
荀攸说道:“参军都尉荀敞伪造将军檄令,有过,然事急从权,平乱有功,攸以为,当迁,可领故安民校尉陈容部。昌豨部曲虽非尽叛,然而主将反乱,卒必惶恐,泰山兵精锐,非毅重将不能安抚之,攸以为,合乡近下邳,可令由偏将军许显暂督领其部。校尉孙康,隐公孙犊唆叛不报,律与昌豨同罪,当诛,而从参军都尉荀敞平乱有功,攸以为,可降其秩,以为罚。”顿了下,又道,“荡寇中郎将刘备监合乡诸营,夜饮宴昌豨营,致使变生,有罪,手刃昌豨,又有功,唯论昌豨反叛事,实是由刘备督诸营不力而致,功不抵罪,律当斩。”
荀攸这是在说公事,因而对刘备等皆直呼其名,即使荀敞是他的族父,亦然如此。
荀贞说道:“伯平、孙康之奖罚,可按卿言。至於玄德,虽有过错,不至於斩。”
“不斩,可降其秩。”
“玄德为我故人,从我征战多年,数有功劳。依我看,这秩也不必降。”
荀攸伏拜在地:“三军临战,所以能驱将士赴死,决胜於敌者,军法也!是以兵法云‘明赏於前,决罚於后,是以发能中利,动则有功’。刘备虽是将军故人,往昔固有功劳,然今罪重,如既不依军法斩之,又不黜职,何以儆诸将校?”
张昭等觉得荀攸所说之刘备“当斩”云云的处罚太过重了,张昭因说道:“陈容为刘备断后而死,如斩刘备,既失陈容壮义,又会使我军再失一将,是一日失两贤才。昭以为,降秩可也。”
荀贞心道:“与其降秩,何如不降?”连连摆手,说道,“君等无需多言,这回我就独断专行一次,既不斩,也不降秩,我手书一封,严斥玄德一番,下不为例便是。”
见荀贞坚持,荀攸、张昭也就不再多说了。
张昭赞道:“将军真仁厚主也。”
荀贞对张昭等人说道:“伯坦壮烈战死,吾心甚痛。其二子尚少,吾意使入州学就读,君等意下可否?”
张昭等人大加赞许,说道:“方今州学初成,名师荟萃,使伯坦二子入州学习经,正可酬伯坦忠烈之义。”
谚云:“遗子黄金满籯,不如一经”,又云: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”。与其赏赐陈容家财货,不如供他的两个少子在州学读书,等到学有所成,他们自可凭借本身的能力致仕。当然,钱货也还是得赏赐的,不过这是题中应有之义,却是不必专门说出。
荀贞沉吟稍顷,又道:“我要上表朝中,述伯坦忠义,请朝廷追赠他忠义中郎将。”对张昭说道,“公文笔雄健,可为我拟此表。”又道,“我记得伯坦弟似是在县中为吏?可檄景兴,迁他入郡中供职。”
张昭等应诺。
陈容在荀贞帐下,虽然不显名於诸将间,但也可算是荀贞的“老臣”了,往昔颇以勤勉立功劳。荀贞为广陵太守时,陈容是郡中的贼曹史,荀贞将要起兵讨董,需得先定郡内,得臧洪举荐,以陈容为将,用陈到、陈褒为辅,使三人共击郡中贼,旬日而定,表陈容为郡佐军司马。荀贞攻徐,陈容从荀成击下邳、东海,有功,乃得迁安民校尉,屯驻合乡,又安境有功。
陈容此人,勇武、智谋皆不出色,胜在踏实忠义,对他的战死,荀贞确是有些心痛的。
荀贞心道:“玄德与伯坦并非故友,只是同驻合乡,这才相识,至今不过数月,而伯坦肯为玄德断后,情愿弃生就死,玄德真是能得人心。”
陈容虽是因为觉得刘备的才能胜过自己,可以更好地为荀贞效力,这才甘愿就死,但这至少说明了刘备的能力,同时,刘备个人的魅力若是不能使陈容敬服,陈容亦断不会为此。
荀贞心中感叹,想道:“吾志在为天下弭乱,为百姓再致太平,重扬我华夏国威,逐诸胡使远遁,灭蛮夷於境外,为胄裔解后患,权势於我如浮云耳,唯海内英杰若玄德者,又若宣高诸辈,其人能高,其志便高,我如不以权术统御之,就不能使臣士齐心,心志将不能遂矣。”
很多时,很多事,都是不能秉心直为的,为了达成伟大的志向,必须用手段不可。
就不说刘备、臧霸这些带兵的雄杰,只那些文臣谋士。
如张昭、张纮、陈登,又如鲁肃、华歆、刘晔,哪一个不是当世人杰?而今诸侯群起,这几个人随便去到哪一个诸侯的府下,即使智策不能得被尽用,也都是足能地位显贵,甚而短期内的割据一方,他们也是可以做到的,而今俱在荀贞帐下,性格、欲求不一,荀贞作为他们的共主,首先要让他们归心,确保他们的忠诚,其次他们间如有矛盾,还不能使他们发展到内斗,要让他们劲往一处用,再次,他们的才智都很高,但对某一件事来说,可能看法不一,荀贞还要从他们不同的建议中选择出最合适的一个,林林总总,要想把这各方面做好,真的是很难,早前在繁阳亭、西乡时,荀贞还有闲情与许仲、江禽、陈褒等饮宴欢歌,现如今,尤其是在掌了徐州之后,他心力交瘁,对这些饮宴之事,除非必须,已是半点情致也无。
后世都说曹操多疑,多疑者何止曹操,孙权就不多疑么?
为君上者缘何常有多疑者?天下、或数州之人杰都在自己的手下,而问己身之能,纵是雄主,难道就能全面胜过他们么?既然不能,又怎么能不多疑?
荀贞越到高处,越明白高处不胜寒的道理,越能懂得为何会有那么多好猜疑的君主。於今,他的地位越高,手下的雄才越多,他越是不敢稍忽。若是无有为万世开太平的雄图,他现已掌一州地,大可据地自守,以待明主,不失王侯富贵,可壮志在胸,他只有勉力,负重前行,夙夜匪懈。《诗》云:知我者,谓我心忧,不知我者,谓我何求。此正荀贞当下的内心写照。
议定此数事,幕府、州府分别传檄,将荀贞的命令传给合乡诸营、广陵太守王朗、陈容家属,又由张昭书表一道,送去长安朝中。
荀贞的命令到达合乡:荀敞得迁行重军校尉,领陈容部,属刘备统辖;昌豨部由刘备遣兵监送,送去下邳,移交给许显统带;孙康降秩为“假校尉”,仍领本部;对刘备不奖不罚。
荀敞等遵从军令,悉按奉行。
才感慨过刘备、臧霸等能高、心志也就高,不易统御,刘备的请战书就送到了荀贞案前。
荀贞览书罢,时荀攸、戏志才来在座,荀贞便将刘备的请战书给他两人看,等他两人看完,问他两人道:“玄德请战,卿等何意?”
荀攸、戏志才各自思忖。
两人想得片刻,戏志才先有了定见。
他说道:“刘荡寇以为陈校尉、刘威硕报仇为由,请击泰山郡。明将军宜许之。”
荀攸同意允许刘备出兵,但不赞同遣他入泰山,说道:“荡寇以义为名,理当激赏。唯今得公孙犊、王子长求为内应,至多旬日,也许荀、臧二将军就能会师於奉高,实是不需荡寇再引兵助攻。昨日军报,刘公山、鲍允诚等各选调精卒,将要驰援应仲远,攸愚见,拦截兖州的援兵方是现下的当务之急,可遣荡寇出合乡,入任城,与陈公道部合兵,呼应江鹄部,以阻兖州兵入泰山。”
公孙犊本是兖州的强豪,所以才会与臧霸、昌豨都相识,他被押送到郯县后,为了活命,很快就降了荀贞,乞求为荀贞内应。
王子长,名融,是故河内太守王匡的从弟。
王匡甘为袁绍鹰犬,甚因听从袁绍之令而杀掉了自己的妹夫,“八厨”之一的胡毋班,这般忠心耿耿,结果却是在被董卓部击破后,袁绍不肯分兵给他,以弥补他的损失,其后,为帮袁绍阻止他投张邈,同时也是因为觊觎河内,曹操又与胡毋班的亲属联手,攻杀掉了他。
王融等王匡的族人们对此怨恨不已,闻得荀贞檄斥袁绍,又闻得荀贞发兵攻泰山之后,他们经过商议,最终做出决定,遣人去了荀成军中,求为内应。
www.bq46.cc。m.bq46.cc
军中的医士早就等待多时,给刘备、士仁、陈式等敷药裹创。刘备带去昌豨营中的十余从者泰半战死,余下的只有寥寥三四人。刘备让医士先给他们疗伤。
帐外天色已亮,掾属栈潜等陪从左右。
刘备脱去衣服,自顾身创,不仅伤口疼,他只觉腰也是酸的,背也是痛的,胳膊也是肿胀,知道这是因为大半年来未曾上过战场,以致身体的素质不如以前之故。他叹息说道:“昔年我从讨黄巾,战事紧时,连日夜不歇,亦未如今日,稍作格斗,便颇觉体疲。”
栈潜趁机谏言,说道:“将军於军中,固是讲武练兵不辍,然潜闻之,‘玩物丧志’。将军帐中,玉美人琳琅满目,积至百余,把玩虽雅,久之,难免消磨志气。去夜之变乱,险则险矣,而将军如能因此而追思往昔,重立宏志,未尝不为幸也。”
刘备起席揖谢,说道:“君言甚是,吾当从之。”当即下令,命把自己帐中的玉美人全部搬走。
栈潜是任城人,单家子弟,刘备驻入合乡后,有意立功兖州,屯驻东平的江鹄性格急躁,和刘备不是一路人,驻兵任城的陈褒谨密有思,待人以和,却是与刘备小有交情,因是,刘备与陈褒时有书信往来,打探兖州军政之余,亦有问及任城才俊,刘备由此而得知了栈潜之名,特地遣人去到任城,把他请到军中,相见叙谈,发现栈潜虽年轻,见识不俗,便辟为掾属。
医士给士仁、陈式等治完,来给刘备医伤。
刘备闭目忍痛。
因了栈潜的话,他的思绪不由荡开,追昔抚今,展望未来,等到伤口上完药,都被裹好,他睁开眼,按住席前的案几,立起身,按剑顾帐中诸人,说道:“陈校尉、刘威硕因我而死,此仇我要亲为之报!今日我便上书君侯,请求从荀、臧二将军共击泰山,必擒杀应仲远!”
栈潜等皆下拜。
士仁、陈式,陪侍席上的卓膺等军吏与刘备同仇敌忾,俱道:“愿为将军杀贼!”
於是,刘备写请战书一封,遣人快马去郯县,面呈荀贞。
郯县,州府。
徐卓的军报在前,荀敞的急报接踵,公孙犊和刘备的请战书在后,相继被送至。
州、幕二府的臣吏们议论纷纷,各有“该如何解决此事”的意见呈奉荀贞。
张昭等人以为:昌豨反叛,虽事败身死,可昌豨、孙观、吴敦、臧霸、孙康等一干泰山将校同气连枝,孙观、臧霸诸人必然会因此自疑,而一旦他们自疑,军心就会乱,一乱,仗就没法打了,当此之时,宜先放下进攻泰山的军事行动,至少把臧霸等人调回,换别的部队上去。
荀攸、戏志才等不同意张昭等人的意见。
荀攸对荀贞说道:“颜临,藏将军之乡里故交也,而藏将军斩之,可见其忠。昔时,昌豨确是属从藏将军,但自降从明公,豨与藏将军已同为明公臣矣!昌豨叛乱,与藏将军何干?况者,豨贼与藏将军虽为郡里人,论亲,何如臧艾?明公若遣臧艾从军,必可使藏将军效死力!”
臧艾作为阴平丞,有治民之任,故此臧霸出征,他没有从军。
荀攸这话的意思是:臧霸杀颜临的表现已经表明了他的忠心,如果真的还担心臧霸会因为昌豨叛乱而自疑,那么可以把臧艾送去他的军中,如此一来,臧霸就能了解到荀贞对他的放心,他也就自然不会再自疑,甚而反会因此感激,更愿为荀贞效死了。
戏志才赞同荀攸的意见,他深入地分析道:“昌霸者,匹夫耳,恃勇无智,何及藏宣高?泰山兵原多山贼,宣高总统领之,可见其能。方今青州黄巾横行,兖州诸郡离心,明公与孙豫州盟约为好,视江北中原,谁人能与明公争雄?宣高,人杰,焉不识此?是以,他先遣子入幕府为质,又遣吏为明公募泰山精勇,於前时复斩颜临,一切所为者,不过是在表忠心於明公罢了。今昌豨虽叛,但只要明公能如令他独领军为荀将军副,使掌方面大任一样,继续示其以信,吾料宣高必不会反。再则,纵反,他又能反投何人?应仲远么?此待亡之囚耳!”
“山贼”者,泰山郡多山,海内大乱,民不聊生,为避战乱,也是为避苛捐杂税,很多的民户背井离乡,逃入山中,不服郡县管辖,推豪强为帅,聚众自保,臧霸等的部曲中,这样的“山贼”占了很大的成分,能够使这些对抗官府的“山贼”俱服,可见臧霸之能确是不低。
因此,戏志才对他很是高看,认为他是“人杰”。
荀贞问张昭等:“君等以为志才、公达所言何如?”
张昭等被荀攸、戏志才说服,都表示同意,改变了原来的想法。
荀贞遂令道:“檄臧艾兼行军司马,即日赴抚军营,从军击敌。”比荀攸的提议更进一步,他又令道,“檄调孟涂带本部,亦入抚军营,从击泰山。”
臧霸的军职官号是“抚军中郎将”,荀贞因称他“抚军”。
“孟涂”是荀濮的字,荀濮是荀贞的族子,和荀敞一样,他也是於中平元年时起就从荀贞征战的,时诸荀从荀贞者,荀濮年岁最小,才十七岁,荀贞尤爱之,常带以左右,欲以文任,而荀濮好兵事,遂教以兵法,三年,荀濮冠后,荀贞又让他从许仲,参军事,又四年后,使其将兵,初平元年,以曲军侯从荀贞讨董,属赵云,今年荀贞攻徐,他以军功迁至中垒都尉,位在荀敞等诸荀中为最高,於今从属赵云在襄贲屯驻,部五百精甲,皆颍川壮士,勇名军中。
荀贞使诸荀子弟与徐州士人联姻,荀敞娶的是张昭次女,荀濮娶的是张纮之女。荀敞作为荀濮的族父,是今年结的婚,而荀濮早在去年已经成亲,由是可见荀贞对荀濮的喜爱。荀濮今年二十六岁,荀贞认为以他的人物、能识,假以时年,可以成为辛瑷第二。
荀贞对荀濮如此喜爱,这般看重,却檄调他暂改从臧霸,入臧霸营中,这个举动比遣藏艾去臧霸营里更能显示他对臧霸的信任。
果如荀攸所料,在看到藏艾被荀贞送来营中,特别是在看到荀濮领兵前来听命后,臧霸不但自疑不安尽释,而且感激非常,私下里对亲近吏慨叹:“明公能使人效死!”尽心兵事,殚精竭虑,倾力攻泰山郡,至亲驰突敌阵,伤而不退。这是后话,且不必多提。
只说当下,议定了该怎么对待臧霸后,张昭等又问该怎么对待孙观、孙康等,有人建议荀贞不如给孙观等去封书信,以化解他们可能会存在的不安。
荀贞说道:“抚军既安,二孙、吴、尹诸校尉自亦随之安。越是乱时,越应该镇之以静,无需写书与之。”心道,“我给仲仁去封信,叫他妥善安抚孙观、吴敦即可。”
张昭等想了想,觉得荀贞说得对,便不复再言此事。
张昭说道:“陈校尉战死,昌豨受诛,此二部兵现无主,明将军宜早择良将,使统带之。荀参军夺孙校尉虎符,观公孙犊口供,孙校尉没有上报公孙犊劝降之事,其人、其部该如何处理,明将军亦应早做决定。以安合乡诸部军心。”
荀贞心道:“伯平临乱坐镇,调度得当,能独领一军矣。伯坦部的底子是广陵精卒,战力不俗,其部曲之兵员数又非太多,只千余人,正可使伯平试将之。”由荀敞想到了刘备,又心道,“玄德为主将,夜离营,赴昌豨宴,以致生变,虽然斩了昌豨,但是昌豨的叛乱说到底是因他监管不力,功不抵过,按律应该严惩,只是我向来待他厚,又素以恩义结臣属故交,今如骤然严处,前后不一,恐诸将会以为我苛薄,我该如何处置他?”踌躇不决。
荀贞踌躇不定,张昭等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,荀攸、戏志才却猜出了几分。
荀攸、戏志才与荀贞俱是早就相识,荀攸更是和荀贞一起从小长大的,两人对荀贞都是非常了解,如果说,荀贞对刘备的忌惮,在最初时,荀攸、戏志才没有发现,随着时间的流逝,他两人从荀贞对待刘备的各种举止、安排上面,慢慢地已然都察觉到了荀贞暗含的心思。
他两人倒没有因此而腹诽荀贞。
刘备是个人杰,与刘备接触得久了,荀攸、戏志才两人是何等的眼力?事实上,也早已看出了刘备实有“枭雄之资”,轻财货、屈己下士、标榜仁义、求才若渴、能收揽人心,荀攸、戏志才从早年至今,所见之海内英雄多矣,而能够在得人心方面和刘备做到同一程度的,两人皆以为,只有荀贞、袁绍数人矣,换言之,刘备在这方面已几可与荀贞、袁绍等比肩了。
刘备所欠缺者,只是家资。他如有袁绍、荀贞的家声族望,现在恐怕亦早已是一方强雄。
能得人心是其一。
此外,虽是数年不得荀贞实际上的重用,刘备却壮志不灭,一再上书请战,纵被荀贞一再婉拒,亦然折而不挠,既无怨言,又毫不气馁,这份坚毅深沉的心智,说实话,更是令人可怕。
人杰也好、豪雄也好,最可怕的不是他的能力,而是他的心。能力显露在外,心则暗藏内中,一个人,如果是城府太过深沉,使别人不能看破其心,那么别人就不能了解其欲,不能了解其欲,也就无法知道其志,而如果无法知道其志,任是谁,都会觉得此人可惧。
人与人间的交往尚且如此,况乎人主与臣属?
有臣如此,怕是任一个人主都不敢对之加以放心大胆地重用的。
所以说,刘备深沉坚毅的心智,比他的能力更加地使人觉得可怕。
兼之,关羽、张飞,皆万人敌,而俱刘备故人,虽说关、张,包括简雍现皆被调离刘备身边,已是各有职任,但闻此三人与刘备常有书信,刘备并常送些虽不贵重、然却足可表示情深的馈赠给此三人,一旦让刘备领方面重任,关、张、简雍会不会求归还其部,还真是说不好。简雍倒则罢了,有些口才,没甚军谋,不足为虑,关、张虎将,却是足可能为猛鸷爪牙的。
是以,对荀贞不任刘备以重任的做法,荀攸、戏志才虽没有明着跟荀贞说过,内心中却都是赞同的。这时见荀贞沉吟,联系到张昭的建言,两人都猜出荀贞或是在斟酌该怎么处置刘备。
荀攸说道:“参军都尉荀敞伪造将军檄令,有过,然事急从权,平乱有功,攸以为,当迁,可领故安民校尉陈容部。昌豨部曲虽非尽叛,然而主将反乱,卒必惶恐,泰山兵精锐,非毅重将不能安抚之,攸以为,合乡近下邳,可令由偏将军许显暂督领其部。校尉孙康,隐公孙犊唆叛不报,律与昌豨同罪,当诛,而从参军都尉荀敞平乱有功,攸以为,可降其秩,以为罚。”顿了下,又道,“荡寇中郎将刘备监合乡诸营,夜饮宴昌豨营,致使变生,有罪,手刃昌豨,又有功,唯论昌豨反叛事,实是由刘备督诸营不力而致,功不抵罪,律当斩。”
荀攸这是在说公事,因而对刘备等皆直呼其名,即使荀敞是他的族父,亦然如此。
荀贞说道:“伯平、孙康之奖罚,可按卿言。至於玄德,虽有过错,不至於斩。”
“不斩,可降其秩。”
“玄德为我故人,从我征战多年,数有功劳。依我看,这秩也不必降。”
荀攸伏拜在地:“三军临战,所以能驱将士赴死,决胜於敌者,军法也!是以兵法云‘明赏於前,决罚於后,是以发能中利,动则有功’。刘备虽是将军故人,往昔固有功劳,然今罪重,如既不依军法斩之,又不黜职,何以儆诸将校?”
张昭等觉得荀攸所说之刘备“当斩”云云的处罚太过重了,张昭因说道:“陈容为刘备断后而死,如斩刘备,既失陈容壮义,又会使我军再失一将,是一日失两贤才。昭以为,降秩可也。”
荀贞心道:“与其降秩,何如不降?”连连摆手,说道,“君等无需多言,这回我就独断专行一次,既不斩,也不降秩,我手书一封,严斥玄德一番,下不为例便是。”
见荀贞坚持,荀攸、张昭也就不再多说了。
张昭赞道:“将军真仁厚主也。”
荀贞对张昭等人说道:“伯坦壮烈战死,吾心甚痛。其二子尚少,吾意使入州学就读,君等意下可否?”
张昭等人大加赞许,说道:“方今州学初成,名师荟萃,使伯坦二子入州学习经,正可酬伯坦忠烈之义。”
谚云:“遗子黄金满籯,不如一经”,又云: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”。与其赏赐陈容家财货,不如供他的两个少子在州学读书,等到学有所成,他们自可凭借本身的能力致仕。当然,钱货也还是得赏赐的,不过这是题中应有之义,却是不必专门说出。
荀贞沉吟稍顷,又道:“我要上表朝中,述伯坦忠义,请朝廷追赠他忠义中郎将。”对张昭说道,“公文笔雄健,可为我拟此表。”又道,“我记得伯坦弟似是在县中为吏?可檄景兴,迁他入郡中供职。”
张昭等应诺。
陈容在荀贞帐下,虽然不显名於诸将间,但也可算是荀贞的“老臣”了,往昔颇以勤勉立功劳。荀贞为广陵太守时,陈容是郡中的贼曹史,荀贞将要起兵讨董,需得先定郡内,得臧洪举荐,以陈容为将,用陈到、陈褒为辅,使三人共击郡中贼,旬日而定,表陈容为郡佐军司马。荀贞攻徐,陈容从荀成击下邳、东海,有功,乃得迁安民校尉,屯驻合乡,又安境有功。
陈容此人,勇武、智谋皆不出色,胜在踏实忠义,对他的战死,荀贞确是有些心痛的。
荀贞心道:“玄德与伯坦并非故友,只是同驻合乡,这才相识,至今不过数月,而伯坦肯为玄德断后,情愿弃生就死,玄德真是能得人心。”
陈容虽是因为觉得刘备的才能胜过自己,可以更好地为荀贞效力,这才甘愿就死,但这至少说明了刘备的能力,同时,刘备个人的魅力若是不能使陈容敬服,陈容亦断不会为此。
荀贞心中感叹,想道:“吾志在为天下弭乱,为百姓再致太平,重扬我华夏国威,逐诸胡使远遁,灭蛮夷於境外,为胄裔解后患,权势於我如浮云耳,唯海内英杰若玄德者,又若宣高诸辈,其人能高,其志便高,我如不以权术统御之,就不能使臣士齐心,心志将不能遂矣。”
很多时,很多事,都是不能秉心直为的,为了达成伟大的志向,必须用手段不可。
就不说刘备、臧霸这些带兵的雄杰,只那些文臣谋士。
如张昭、张纮、陈登,又如鲁肃、华歆、刘晔,哪一个不是当世人杰?而今诸侯群起,这几个人随便去到哪一个诸侯的府下,即使智策不能得被尽用,也都是足能地位显贵,甚而短期内的割据一方,他们也是可以做到的,而今俱在荀贞帐下,性格、欲求不一,荀贞作为他们的共主,首先要让他们归心,确保他们的忠诚,其次他们间如有矛盾,还不能使他们发展到内斗,要让他们劲往一处用,再次,他们的才智都很高,但对某一件事来说,可能看法不一,荀贞还要从他们不同的建议中选择出最合适的一个,林林总总,要想把这各方面做好,真的是很难,早前在繁阳亭、西乡时,荀贞还有闲情与许仲、江禽、陈褒等饮宴欢歌,现如今,尤其是在掌了徐州之后,他心力交瘁,对这些饮宴之事,除非必须,已是半点情致也无。
后世都说曹操多疑,多疑者何止曹操,孙权就不多疑么?
为君上者缘何常有多疑者?天下、或数州之人杰都在自己的手下,而问己身之能,纵是雄主,难道就能全面胜过他们么?既然不能,又怎么能不多疑?
荀贞越到高处,越明白高处不胜寒的道理,越能懂得为何会有那么多好猜疑的君主。於今,他的地位越高,手下的雄才越多,他越是不敢稍忽。若是无有为万世开太平的雄图,他现已掌一州地,大可据地自守,以待明主,不失王侯富贵,可壮志在胸,他只有勉力,负重前行,夙夜匪懈。《诗》云:知我者,谓我心忧,不知我者,谓我何求。此正荀贞当下的内心写照。
议定此数事,幕府、州府分别传檄,将荀贞的命令传给合乡诸营、广陵太守王朗、陈容家属,又由张昭书表一道,送去长安朝中。
荀贞的命令到达合乡:荀敞得迁行重军校尉,领陈容部,属刘备统辖;昌豨部由刘备遣兵监送,送去下邳,移交给许显统带;孙康降秩为“假校尉”,仍领本部;对刘备不奖不罚。
荀敞等遵从军令,悉按奉行。
才感慨过刘备、臧霸等能高、心志也就高,不易统御,刘备的请战书就送到了荀贞案前。
荀贞览书罢,时荀攸、戏志才来在座,荀贞便将刘备的请战书给他两人看,等他两人看完,问他两人道:“玄德请战,卿等何意?”
荀攸、戏志才各自思忖。
两人想得片刻,戏志才先有了定见。
他说道:“刘荡寇以为陈校尉、刘威硕报仇为由,请击泰山郡。明将军宜许之。”
荀攸同意允许刘备出兵,但不赞同遣他入泰山,说道:“荡寇以义为名,理当激赏。唯今得公孙犊、王子长求为内应,至多旬日,也许荀、臧二将军就能会师於奉高,实是不需荡寇再引兵助攻。昨日军报,刘公山、鲍允诚等各选调精卒,将要驰援应仲远,攸愚见,拦截兖州的援兵方是现下的当务之急,可遣荡寇出合乡,入任城,与陈公道部合兵,呼应江鹄部,以阻兖州兵入泰山。”
公孙犊本是兖州的强豪,所以才会与臧霸、昌豨都相识,他被押送到郯县后,为了活命,很快就降了荀贞,乞求为荀贞内应。
王子长,名融,是故河内太守王匡的从弟。
王匡甘为袁绍鹰犬,甚因听从袁绍之令而杀掉了自己的妹夫,“八厨”之一的胡毋班,这般忠心耿耿,结果却是在被董卓部击破后,袁绍不肯分兵给他,以弥补他的损失,其后,为帮袁绍阻止他投张邈,同时也是因为觊觎河内,曹操又与胡毋班的亲属联手,攻杀掉了他。
王融等王匡的族人们对此怨恨不已,闻得荀贞檄斥袁绍,又闻得荀贞发兵攻泰山之后,他们经过商议,最终做出决定,遣人去了荀成军中,求为内应。
www.bq46.cc。m.bq46.cc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yhxsk.com/xs/14/14482/5120278.html,手机用户请浏览:m.yhxsk.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